扫码登录
在贵阳盛大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专业展区内,一系列满溢科技感的场景跃然眼前,它们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勾勒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壮丽图景。
此次数博会吸引了375家中外企业踊跃参展,它们带来的数字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方案中,超过六成与“人工智能+”紧密相连。这些前沿的科技成果不仅让观众得以提前“触摸”到未来生活的轮廓,更成为中国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深化“数字中国”建设的鲜活例证与生动注脚。
科大讯飞在数博会上重磅发布了“城市智能体”概念方案,引发广泛关注。科大讯飞数字政府业务部总经理陈敏军感慨道:“从现场展示的众多智能体、智能终端展品,以及与会中外专家热议的话题中不难察觉,中国‘人工智能+’行动对消费、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正日益凸显,愈发深远。”
中国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在会上指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已昂首迈入以数据要素市场化为核心、以智能化技术为驱动力的崭新阶段。
这种以智能驱动为显著标志的赋能效应,在中国基层治理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久前圆满落幕的“村超”全国赛总决赛,让西南小城贵州榕江瞬间成为焦点,吸引了如潮水般涌来的游客。然而,大量自驾车辆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也给当地交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面对这一挑战,贵州交管部门依托“全省高速公路车辆运行态势”模块,巧妙融合高速公路交警卡口、交通ETC、收费站匝道卡口等多源数据,精心绘制出“全省高速公路车辆实时运行一张图”。凭借这一创新举措,他们能够提前精准预判车流高峰,及时引导车辆从城郊匝道有序分流,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据悉,该系统已为全省上千场大型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显著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可谓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为了给游客在夏季来黔旅游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贵州精心推出了旅游智能助手“黄小西”。贵州省副省长罗强介绍道:“‘黄小西’这个名字,源自贵州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景区——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荔波小七孔的秀丽、西江千户苗寨的神秘。无论游客是经验丰富的旅游达人,还是初次踏上贵州土地的‘小白’,都能通过‘黄小西’享受到全方位、个性化的智能服务。”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盛大开幕。开幕式现场,一款带电作业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成为展会上的一大亮点。新华社记者 陶亮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精彩瞬间。
当前,贵州正全力推动算力、数据、应用和产业协同联动、深度融合,持续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其中,发展以行业大模型为重点的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核心工作之一。罗强副省长透露:“目前,我们已在全省24个重点产业中,成功打造了近100个大模型应用场景,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放眼全国,“人工智能+”的触角已延伸至更多领域,绽放出绚烂光彩。大庆油田引入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凭借其高精度漏油识别等卓越能力,大幅提升了输油管道的运维效率;上海推出的AI教育终端能够实时批改作业、精准推送针对性练习,被家长们亲切地称为“AI私教”;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数十个部门的数据,实现了越来越多事项的网上通办,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
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占比高达60%。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有302款生成式AI服务顺利完成备案,940万软件开发者活跃在创新一线,为技术的持续迭代提供了核心支撑与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设立了规模达600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持续布局人工智能与经济融合项目;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加速崛起,让“人工智能赋能”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变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支持大规模广泛应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围绕“人工智能+”提出了加快实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六大重点行动,为行业发展划定了清晰路径,指明了前进方向。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热潮持续涌动,正加速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推动各行各业实现转型升级。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推进数据跨境流动试点与国际联合研发,通过技术共享、标准共建等方式,为全球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