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扫码登录

二维码
  • 账号登录
登录
登录视为您已同意第三方账号绑定协议、服务条款、隐私政策
X

扫码注册

二维码
  • 账号注册
我以阅读并同意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注册
注册视为您已同意第三方账号绑定协议、服务条款、隐私政策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代表委员答网友问 什么是“AI幻觉”?

2025年03月10日 17:16
热点新闻 浏览:11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细化部署,包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等。值得注意的是,“具身智能”和“6G”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具身智能”究竟是什么?它和我们常说的人工智能又有什么不一样?

01:36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朱钧宇表示,“具身智能”从字面理解是“具身化的人工智能”,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理实体,为“大脑”赋予了“身体”,使得它们拥有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具身智能”和“6G”两项技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了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潜力,不仅将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还将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发展,未来支撑整个经济社会形成发展新动能。

02

什么是“AI幻觉”?

🔺央视新闻网友“月如葵”留言🎙️

针对网友对“AI幻觉”的提问,总台记者采访了相关代表委员。

01:42

全国政协委员寇纲介绍,所谓的大语言模型的“幻觉”,通俗一点说,把人工智能想象成一个思考的人,它会在思考过程中形成一个思维链。人工智能做不到像人一样并行处理信息,它是在链上以串行的结构来思考。如果它在思考的第一步,和我们预想的方向产生细微的偏差,可能只是一个“脑洞”,这样的“脑洞”会随着思维链一步一步向前串行地去扩张,就会导致它越来越偏离原始(目标)。这就是大语言模型产生“幻觉”的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王亮指出,人工智能存在“幻觉”现象,就是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产生或者是输出一些与物理真实世界不符或有误导性的结果。为了减少“幻觉”的产生,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做,首先从算法技术的角度去加以改进或提升,比如设计更稳定更鲁棒(鲁棒性是指系统在面对外部干扰或数据异常时,仍能保持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能力)的算法,实现更加优化的模型架构等;另外,可以从数据的角度尽可能提供高质量、没有偏差的数据,以减少数据偏差所带来的“幻觉”问题。

03

机器人何时能给我们打工?

🔺央视新闻网友“8z0t6e”留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机器人越来越智能,有网友提问:“机器人什么时候能为我们打工?”事实上,这一场景已逐渐成为现实。最近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排队”去工厂打工了。

暂无评论
头像
0/1000
匿名